
期刊简介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2012年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国内第一本针灸(电子版)学术连续出版物。总编辑为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教授。本刊以突出特色、创新求精、重在应用、面向全球为办刊宗旨。开设专家论坛、石学敏经验专题,论著,指尖医学,针灸传承,综述、海外交流、理论探讨、研究生论坛、专家讲座(视频/幻灯)、临床经验及健康护理等栏目。力求及时、全面、客观和准确地反映国内外针灸医学发展现状与研究成果,介绍临床针灸治疗技法,提升针灸学科的学术水平,促进医学学术交流,推进针灸医学健康稳步发展。
夏季海鲜慎防弧菌感染
时间:2025-07-08 16:04:32
在炎热的夏季,贝壳类海产品成为许多人餐桌上的美味选择,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些看似无害的海鲜可能携带一种危险的细菌——弧菌。这种微生物不仅可能引发腹泻、呕吐、发热等急性症状,严重时甚至威胁生命。了解其危害与防范措施,是保障健康饮食的关键一步。
危险的海洋杀手:弧菌的隐匿威胁
弧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海水中的细菌,尤其青睐温暖水域。当人们接触受污染的海水或食用未煮熟的贝壳类海产品(如牡蛎、蛤蜊)时,弧菌可能通过消化道或皮肤伤口侵入人体。其中,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和霍乱弧菌是两种常见致病类型,前者可能导致伤口感染、败血症,后者则更多引发胃肠炎。值得注意的是,赤潮高发期海水中的弧菌数量会显著增加,进一步抬高感染风险。
从轻微不适到重症:感染症状的演变
初期感染可能仅表现为普通的消化道不适,如腹泻和呕吐,容易被误认为食物中毒。但随着细菌繁殖,患者可能出现持续发热、皮肤红肿(若通过伤口感染),甚至发展为败血症。部分病例中,毒素还会攻击神经系统,导致口唇麻木、四肢乏力等危险信号。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慢性病患者、老年人)更易出现重症,需格外警惕。
防大于治:切断感染链的关键措施
1.高温灭菌的绝对原则:弧菌对高温敏感,彻底煮熟贝壳类海产品(内部温度达到90℃以上)可有效杀灭细菌。避免生食或半生食(如醉蟹、刺身),尤其在赤潮预警期间。
2.伤口的“海洋隔离”策略:皮肤有开放性伤口时,应避免接触海水或处理生海鲜。若必须接触,需使用防水敷料严密覆盖,事后用抗菌皂彻底清洁。
3.高风险群体的主动防护:肝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建议减少生鲜海产品摄入,必要时可咨询医生进行预防性免疫接种。
社会共治:从市场到餐桌的防线
监管部门已加强对贝壳类海产品的监测,例如平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要求商家下架织纹螺等高危品种,并强化市场检查。消费者也应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海鲜,注意观察产品是否具有检疫标志。若食用后出现异常症状,需立即就医并保留食物样本,以便溯源调查。
海洋的馈赠需以科学态度对待。通过个人防护与公共卫生措施的联动,我们既能享受美味,又能将弧菌的威胁降至最低。记住:煮熟煮透,是对健康最简单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