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2012年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国内第一本针灸(电子版)学术连续出版物。总编辑为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教授。本刊以突出特色、创新求精、重在应用、面向全球为办刊宗旨。开设专家论坛、石学敏经验专题,论著,指尖医学,针灸传承,综述、海外交流、理论探讨、研究生论坛、专家讲座(视频/幻灯)、临床经验及健康护理等栏目。力求及时、全面、客观和准确地反映国内外针灸医学发展现状与研究成果,介绍临床针灸治疗技法,提升针灸学科的学术水平,促进医学学术交流,推进针灸医学健康稳步发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2-2743261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8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12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12.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2-27432618
  • 国内刊号:28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4年第4期文章
  •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大法:秋宜下。凡可下者,用汤胜丸散,中病便止,不必尽剂也。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柴胡汤。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作者: 刊期: 2014- 04

  • 从气血津液看人体脏腑的整体性

    气血津液的化生、输布和排泄是由人体各脏腑协同完成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脏腑都具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但每项功能都不是某一脏腑能够独立完成的,而是在其他脏腑的协助和气血津液的濡养下完成的,各脏腑的生理活动其实就是气血津液的运行变换过程,由此可见各个脏腑构成了一个以气血津液为核心的功能整体,体现了人体脏腑的整体性。......

    作者:刘艳石;李月红 刊期: 2014- 04

  • 探讨半身疾病的针灸取穴规律

    半身疾病是指部分好发于或特发于身体偏侧的疾病,多为左或右偏侧患病。此类疾病临床较为常见。其病因病机不同,但都具有单侧发病之特点。基于中医经络理论,对此类疾病的病因病机阐释独具特色。针灸治疗半身疾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针灸治疗的取穴规律加以归纳总结。......

    作者:赵祥斐;徐家淳;李瑞超;孙晶 刊期: 2014- 04

  • 针刺干预高血压前期的优势

    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前期是高血压病的“潜伏期”,若任其发展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将大大增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关注高血压前期是防治高血压病关键所在。但目前学术界尚无普遍认可的早期干预方法。通过对高血压前期的概念和危害的阐述,并浅析针刺干预高血压前期的优势,认为针刺作为重要的中医外治法在高血压前期的治疗方面具有不良反应少,易于接受,适于个性化治疗,且可双向良性调节,降压幅度......

    作者:班海鹏;杜宇征;王舒 刊期: 2014- 04

  • 探讨颤证的经络辨证

    颤证的临床表现阐述各异,涉及疾病种类较多,根据不同的发病机制,治疗各有侧重。古代文献以《内经》为代表,后期医家不断补充总结,从不同经络进行辨证分析,并依据经络及其所对应脏腑的生理、病理特点,初步提出少阳经、太阳经、督脉、心经、心包经与颤症发病的关系,以及对于颤证治疗的启示,以期能为临床治疗此病的经络辨证提供依据。......

    作者:刘菲;李平 刊期: 2014- 04

  • 静坐对高血压与心血管病影响的多视角阐释

    静坐一词起源于儒释道文化,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身心调节活动方式,作为养生修行的方式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文化、哲学与科学的角度探讨超觉静坐的历史文化渊源、分类与习练方式、对高血压和心血管的影响,探讨防治其作用机制,期待在继承中创新,将古老的运动养生疗法赋予崭新的理论意义,进而指导其临床医学实践与研究。......

    作者:迟相林;于永鹏;王瑶 刊期: 2014- 04

  • 调肝针法治疗视网膜动脉硬化眼底出血一例

    患者男,56岁。因右眼突发视力下降、视物重影1日,于2014年1月23日到天津市南开医院就诊。1日前,患者因家庭琐事情绪波动,自觉右眼视物模糊、变暗并有重影,次日入住针灸科。既往高血压病史8年,规律服抗高血压药,血压保持145/95mmHg(1mmHg=0.133kPa)。刻诊:患者神清,精神可,情绪稳定,右眼视物模糊,有光感,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左右瞳孔大小约3mm,对光反应可见,晶体透明。无眼痛......

    作者:李光辉;邵义泽 刊期: 2014- 04